十萬個冷笑話

歷史上的匈奴人和突厥人都哪裡去了?

歷史上的匈奴人和突厥人都哪裡去了?本篇文章主要是學術探討

因此請保持客觀立場

歷史學界的說法很多是南轅北轍得!

 北匈奴西遷其實只是一種猜測——— 西元前1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

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北匈奴。

至西元89至91年時

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

北匈奴主力後來不知去向。

從此

北匈奴在中國的歷史書上消失了。

西元374年

一支號稱匈人的強大騎兵隊伍突然出現在歐洲東部

他們勇猛善戰、所向披靡

在此後的幾十年裏

他們席捲了歐洲大部

並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他們是從中國北部西遷的匈奴人嗎?近日

一些匈牙利人自稱是“匈奴後裔”

他們要求官方承認其少數民族地位。

那麼

他們的先祖是否真的是中國北方的匈奴人?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關係

長期以來形成兩派

一直爭論不休。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中外關係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余太山告訴記者

關於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關係

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術問題。

因為當年匈人的沉重打擊促使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所以西方人對此非常有興趣。

18世紀後期

法國學者德·揆尼根據中國歷史記載

指出匈人即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

稍後

英國歷史學家吉朋又把德·揆尼的說法寫入他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這部名著中。

但是

他們都未能考證出匈奴人西遷的具體過程

因而

關於匈人即匈奴的說法

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

英國學者伯利甚至說

德·揆尼和吉朋的這種說法“是憑藉幻想

而不是根據歷史事實”。

此後

關於這個問題形成了兩派

長期爭論不休。

直到現在

仍有人堅持匈人是匈奴人

也有人主張匈人非匈奴

匈人的來源不可知。

西方史料中的Huns

是否真的是中國北方的北匈奴西遷去的? 1937年

中國學者何震亞先生曾寫過一篇《匈奴和匈牙利》的文章。

他認為匈奴與匈牙利其實沒有關係

那麼

現在為什麼仍會有這麼多的誤解呢? 余太山說

匈奴在東漢被漢人打敗後

據說有一批匈奴人西遷

甚至有學者提出

秦始皇長城的建成

就註定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原因是匈奴不能南下

只能往西去

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滅亡。

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什麼根據

打敗西羅馬帝國的人在西方史料中叫Huns

可以說這個名稱是匈奴人

實際上是不是真正活動於中國北方的匈奴人則很難說。

遊牧民族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不像漢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他們往往經常改變自己的稱呼。

當年匈奴強盛起來之後

大家都願意自稱匈奴。

當時

在中國北方

到底什麼是匈奴

可以說混淆不清。

匈奴強盛時

它的疆土東面一直到東北亞

西面一直到西域

中國北方整個都是它的勢力範圍。

在他們的統治下

民族千差萬別

其中有白種人

也有黃種人

還包括搶去的許多漢人

簡直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大雜燴

語言和風俗習慣其實都不盡相同。

當時大家都稱是匈奴

但其中真正的匈奴人其實並不多。

匈奴滅亡後

這些遊牧民族都又不再叫匈奴了。

余太山說

歷史上確實有一支東方的遊牧民族西遷到了歐洲

但從東方匈奴的滅亡到西方匈人興盛。

時間上差了好幾百年。

雖然匈人在名稱上借用了匈奴的名稱(可能是他們自稱匈奴

也可能被別人稱為匈奴)

但到底是不是匈奴

則沒有充分的證據。

現在

有人試圖證明北匈奴的西遷這個事件的存在

說它先到了哪里

再到了哪里

但文獻上不存在。

有些史學家還對此進行了論證

但都不可靠。

歐洲的匈奴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

而中國北方的匈奴則可能是白種人。

余太山說

“匈奴”其實是西方人的一種泛稱

凡東方去的人

他們都叫Huns。

根據他的研究

西遷到歐洲的匈奴人應當是鮮卑人

但不排除有個別匈奴人混在裏面。

這些鮮卑人聲稱是匈奴人

或者被歐洲人稱為是匈奴。

當然

說這些人是鮮卑人

這也只是一種猜測

現在仍然沒有過硬的證據

但比說是匈奴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突厥是我國北方第一個有文字的少數民族。

它是繼敕勒之後

緊接著開發敕勒川的英雄民族。

它在我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舞臺上

同樣導演過傑出的一幕。

敕勒本是一個大民族

突厥也是敕勒的一個部落。

據《隋書·鐵勒傳》記載

鐵勒當時分佈在大漠南北的九個地區

共有四十多個部落。

突厥是“九姓鐵勒(敕勒)”的“同族”。

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西元546年)突厥首領土門擊敗鐵勒

收其眾五萬餘落。

廢帝元年(552年)破柔然

建立突厥政權。

突厥約興起於西元五、六世紀以前。

它原來是一個以“狼”為圖騰的部落。

狼這種動物

外貌醜陋

生性貪婪、兇殘。

奇怪的是

在某些古代民族的傳說中

狼卻被描述成熱心撫育人類幼兒的善良動物

甚至被視作他們的祖先而加以頂禮膜拜。

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就是一例。

當時

還處於母系社會的階段

“所生子皆以母族為姓”

民族成員過著同姓共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原始氏族社會生活。

由於突厥人所居地高昌北山一帶盛產銅、鐵等金屬

突厥在南北朝時期就掌握了鍛冶技術。

突厥人約在西元五世紀時

就開始創造並使用文字了。

字母約有三十五個

有母音五個、半母音兩個

輔音分硬性、軟性和流性。

每個字母有幾種不同寫法

字與字之間介以一個或兩個點

通常由右向左橫寫。

清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發現的樹立在今鄂爾渾河畔的突厥文《闕特勤碑》及隨後發現的突厥文《暾欲穀碑》是現存最珍貴的突厥族文化史料。

這幾個碑銘是西元八世紀前半期建立的

用散文書寫

詞藻華麗、名式整齊

還有對偶句

表現了一定的文學修養。

敕勒川自西元四二九年敕勒川人數十萬落從貝加爾湖遷來

經過敕勒民族與蠕蠕等其他兄弟民族近一百多年的共同經營與開發

已經變成了人畜兩旺、畜牧業空前發達、農業也已開化的富饒的北方草原了。

後自西魏大統十二年(西元五四六年)

也即斛律金唱《敕勒歌》那一年

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打敗併合並了鐵勒各部五十餘落(戶)。

木杆可汗時

又擊滅柔然。

從此

突厥汗國勢大力強

威服了塞外諸族

不僅擺脫了柔然的種族奴隸的“鍛媽”地位

而且成了北方各族的最大的奴隸主。

從此

有較先進文化的突厥人便成了接替敕勒人開發敕勒川的主人了。

突厥人民和被突厥統治下的其他各族人民

以他們勤勞的雙手和智慧

在原有牧業經濟的基礎上

發展了手工業和農業

不斷改變著敕勒川單純牧業經濟的繁榮。

唐初突厥歸附以來

大漠南北已和中原完全統一。

突厥和鐵勒各部都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並于大漠南北專門開闢了一條大道

名為“參天可汗道”

沿途設置驛站六十八處

這就打通了敕勒川與中原內外的通道

改變了敕勒川“戰馬頻來去”的荒涼局面

使敕勒川由開發而漸向建設轉化。

突厥的後裔包括現在的土耳其人

哈薩克人

烏茲別克人

土庫曼人

塔吉克人

吉爾吉斯人(柯爾克茲人)

維吾爾人等.由於他們的遷移對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

他們和匈奴不是一回事。

 資料來源:http://wenwen.soso.com/z/q103163421.htm若有侵權請告知

筆者會刪除文章。

【轉貼】如果匈奴人不西遷

日耳曼人就要東遷  核心提示:如果匈奴人不西遷

對後世的世界歷史發展會有什麼影響?美國漢學家麥高文對“如果匈奴人不西遷”作了詳細研究

也提供了一個答案

答案很簡單

但卻讓人嚇一跳:如果匈奴人不西遷

日耳曼人就要東遷!

摘自:《書屋》雜誌 作者:林子明  西元前121年

漢將霍去病率軍大破匈奴

河西走廊一帶盡為漢朝所得。

史載:“匈奴失陰山之後

過之未嘗不哭也”

匈奴歌謠並有“亡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之詞。

從那以後

強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

與漢朝的戰爭敗多勝少

屢次求和不成功

內部紛爭不斷

結果南匈奴歸附漢朝

北匈奴退縮天山一帶。

西元73年至155年

匈奴連遭東漢與鮮卑的重大打擊

直至最後的居住地被鮮卑奪去

無奈之下

北匈奴開始整族西遷。

整整兩百年的時間裏

他們仿佛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麼走過大半個亞洲的。

史家推測他們在西遷途中曾和一些西伯利亞部族混居雜婚

而和後來成為芬蘭人的祖先的芬-烏戈爾部落(當時居住在烏拉爾山區以東)“混種的程度大概更深”。

幸而亞洲草原的盡頭是豐饒的俄羅斯南方草原

匈奴人最終跨過伏爾加河進入俄羅斯。

歷史記載下這一重要時刻——西元374年。

  兩百年的“休養生息”使匈奴人恢復了元氣

他們最希望在俄羅斯南方草原定居

但這必須克服當地居民阿蘭人的反抗。

如果他們還想繼續挺進歐洲

還必須衝破頓河以西的東哥特人以及多瑙河北面的西哥特人的阻撓。

  阿蘭人是哈薩克人的遠緣祖先

素來勇敢善戰。

哥特人屬於日耳曼民族

同樣強悍勇猛

電影《角鬥士》曾形象地表現羅馬時期日耳曼“蠻族”與羅馬軍隊戰鬥的酷烈場面。

  匈奴人向前挺進了。

不論是勇敢的阿蘭人還是勇猛的哥特人

在匈奴人排山倒海的進攻面前都是一觸即潰。

阿蘭人與東、西哥特人紛紛向西逃亡。

難民們涌到羅馬邊境要求入境

經過朝議反復討論後

羅馬皇帝瓦倫斯批准難民入境

數十萬難民如潮水般涌入羅馬境內。

允許難民入境後來被證明是羅馬政府缺乏遠見的決策。

其後的事態演變無法控制:先是哥特難民與羅馬士兵發生衝突而發生暴動

接著羅馬政府調軍隊鎮壓

哥特人組建軍隊抗擊羅馬人。

緊接著阿德里亞堡一戰(378年)哥特重裝騎兵全殲了精銳的羅馬方陣步兵

羅馬皇帝瓦倫斯與四萬禁衛軍全部戰死。

其後羅馬人重新組建軍隊與哥特人交戰

雙方苦戰不休陷入僵局。

382年

羅馬政府被迫與哥特人簽訂和約

和約允許哥特人和阿蘭人在羅馬境內建立自治區。

見到哥特人可以在羅馬境內建立自治區

羅馬境外的其他日耳曼部落全涌動起來

紛紛要求入境。

迫於形勢

羅馬人于395年將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定都羅馬城

管轄西歐、北非;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

管轄東歐、西亞。

  匈奴人佔據俄羅斯南方草原後不介入羅馬與日耳曼人之間的糾紛

安居靜養二十五年

史家稱這段時間“匈奴人口大量增加”

不過這主要是匈奴又有後續部落到達的緣故。

西元400年匈奴人開始動手

向東羅馬帝國發動了進攻

多瑙河流域連片土地被匈奴人攻佔

盤踞該地區的日耳曼部落又開始逃亡。

匈奴人佔領領土後以匈牙利(當時稱潘諾尼亞)為中心建立了匈奴帝國。

東羅馬既無力抗擊匈奴

只能以每年輸送若干黃金(後期年貢額達到二千一百鎊)來茍延殘喘

就像中國北宋對遼、金的政策。

  匈奴對東羅馬的戰爭繼續把各個日耳曼部落往西驅趕

西羅馬帝國很快被他們蹂躪得國不成國。

在短短幾十年內

先後有西哥特人、汪達爾人、蘇維匯人、法蘭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是日耳曼人分支)在西羅馬行省高盧、西班牙、英倫三島、北非各挖一塊建國。

汪達爾人還佔領了西西裏島、撒丁島

西哥特人並於410年攻入羅馬城大肆劫掠。

此刻西羅馬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隨時都有可能垮掉

不過匈奴人的入侵倒讓它意外延長了壽命。

  由於東羅馬帝國被匈奴搜刮得差不多了

新繼位的匈奴首領阿提拉將注意力轉向西方。

經多年準備後

阿提拉于451年親率大軍(羅馬史記載達五十萬)進攻西羅馬帝國。

戰爭由進攻高盧開始

匈奴軍隊勢如破竹

高盧城市一座接一座陷落

最後只剩軍事重鎮奧爾良還在堅守。

由於意識到唇亡齒寒

各日耳曼國家(包括阿蘭人國家)紛紛派出軍隊援救西羅馬。

日耳曼軍隊與西羅馬帝國軍隊迅速會師後組成聯軍(一說達四十萬)向奧爾良開拔

在馬恩河畔沙隆鎮聯軍與匈奴主力相遇

雙方在此展開了決戰。

沙隆會戰的慘烈程度連匈奴人也震驚不已

開戰五個小時雙方就戰死十六萬五千人(一說達三十萬人)

鏖戰至天黑才分出勝負

聯軍竟然小勝。

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過想想也符合邏輯

匈奴人入歐以來戰無不勝已經滋生了輕敵思想

而這一戰對羅馬人和日耳曼人關係到存亡

哀兵對驕兵常常能夠意外地獲勝。

  沙隆會戰使歐洲逃脫了整個被匈奴佔領的命運。

452年阿提拉重新率領大軍進攻西羅馬帝國。

運氣再一次背離了匈奴人

正當戰況對匈奴人有利時

義大利境內突然流行瘟疫

瘟疫迫使阿提拉與西羅馬議和。

不過議和只是阿提拉的權宜之計

他還在計劃明年集中更大兵力進攻西羅馬

但453年夏天阿提拉暴病而亡使這場進攻化為泡影。

接下來阿提拉的幾個兒子爭奪王位打起了內戰

匈奴帝國四分五裂

曾經臣服匈奴人的東哥特人、吉皮特人(日耳曼人一支)趁機起義。

454年東哥特、吉皮特聯軍與匈奴軍隊在匈牙利境內激戰

匈奴人大敗

阿提拉的長子埃拉克被殺。

美國漢學家麥高文在《中亞古國史》一書說:“這一戰的結果

匈奴人的威力便確定地破裂了。

小隊而分散的匈奴人

固然仍由他們自己的小領袖統率著

而繼續留居於匈牙利境內;但是匈奴人的主體

卻被迫退回喀爾巴阡山以東

避居於過去七十餘年皆以南俄草原為居留地的匈奴同族人之中。

”461年和468年

阿提拉的另一個兒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匈奴人的霸權

兩次率兵進攻匈牙利和巴爾幹

但兵敗被殺。

468年鄧直昔克進攻巴爾幹是匈奴人的最後一仗。

此後史書中就不見匈奴人的消息

他們再一次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如果將468年定為歐洲匈奴人的“終結日”

西羅馬帝國不過比匈奴多存在了八年。

  由於匈奴人的威脅消除了

日爾曼人和西羅馬的矛盾又尖銳起來。

455年汪達爾人再次攻陷羅馬

羅馬城在汪達爾人手裏變成一片廢墟

此後西羅馬又奄奄一息存在了十餘年。

476年日爾曼雇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

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歐洲的紛亂沒有因為匈奴和西羅馬的滅亡而停止

但兩大帝國一起灰飛煙滅

歷史畢竟翻到了新的一頁。

  匈奴人又留給世人一個歷史之謎。

匈奴全盛時期統治範圍東起裏海

西至萊茵河

南達阿爾卑斯山

北達北海及波羅的海

連俄羅斯北部森林地帶的斯拉伕人和芬蘭人也受其統治。

匈奴亡國後

這麼多的匈奴人哪去了?學界對這個問題一直存有爭議

籠統的答案是匈奴人融合到歐洲各個民族中去了

一個流行甚廣的說法是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後裔。

但這個說法不準確

匈牙利人確實擁有匈奴血統

但擁有不是很多

可能還沒有俄羅斯人多。

匈奴滅國後最大一支匈奴人不是留在匈牙利而是退居俄羅斯

以後這支匈奴人除一小部被阿瓦爾人收編外大部分融入了斯拉伕族。

另有小部的匈奴人則遁入高加索山區自成民族(一說車臣人是匈奴後裔)。

與大多數歐洲民族不同

俄羅斯人相貌的亞洲人特徵十分明顯

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斯拉伕族在繁衍起步的階段與匈奴人發生了融合。

  儘管匈牙利人身上擁有的匈奴血統不多

但匈牙利人擁有其他亞洲民族的血統卻不少。

  六世紀中葉

一支稱作“阿瓦爾”的亞洲遊牧民族進入歐洲

歐洲國家接二連三被阿瓦爾攻佔

或是遭洗劫。

強盛時期阿瓦爾統治範圍從伏爾加河一直延伸到奧地利。

有學者列出歷史上“西方文明面臨覆滅”的幾次“最危險時刻”

626年阿瓦爾人與波斯人對拜佔庭帝國的聯合進攻算一次

當時阿瓦爾人幾乎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阿瓦爾人像匈奴人一樣選擇以匈牙利為中心建國

一直到865年阿瓦爾汗國才被日耳曼查理帝國所滅。

滅國後阿瓦爾人仍然留居匈牙利

不像匈奴人滅國後退回到俄羅斯。

今天匈牙利人身上的亞洲民族血統“阿瓦爾”應該要多於“匈奴”。

  九世紀末

一支叫“馬扎爾”的亞洲遊牧民族再次進入歐洲攻城略地。

馬扎爾人佔領匈牙利後以它為根據地

不斷發動入侵西歐的戰役

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的許多地區都被馬扎爾人的鐵蹄踐踏

所到之處

盡成焦土。

歐洲人大為驚恐

以為歷史上的匈奴又回來了。

由於恐慌及誤傳

馬扎爾人在歐洲的居住地(潘諾尼亞)被歐洲人稱作“匈奴之地”。

“匈牙利”(意思是匈奴之地)的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此後馬扎爾人就被稱作“匈牙利人”。

馬扎爾人在歐洲的進攻狂潮直到955年萊希費爾德戰役時日爾曼聯軍將其打敗才受到抑制。

此戰後馬扎爾人漸漸消除了侵略性

他們“從此退守家園

開始農耕生活

並皈依了基督教

從而在文化和意識上轉化為歐洲居民的一部分”。

馬扎爾人將896年作為紀念

那是他們首次進入匈牙利的年份。

1896年

布達佩斯曾經舉行過一次馬扎爾人穿越喀爾巴阡山而“征服家園”的一千週年紀念活動。

今天匈牙利人認為馬扎爾人是自己的祖先

但是嚴格說起來匈牙利人是融合民族。

馬扎爾血統擁有得多

阿瓦爾血統也不少

匈奴血統次於阿瓦爾血統

此外還擁有日耳曼人、斯拉伕人的血統。

什麼是阿瓦爾人?什麼是馬扎爾人?  這個問題與我國南北朝以及唐朝的兩次戰亂有關。

  西元四世紀初

從中國北方民族拓跋鮮卑中分離出去一個叫“柔然”的民族。

柔然最初居住在陜西河套及內蒙陰山一帶——這個地方原是匈奴的發源地

以後柔然輾轉遷徙到蒙古高原。

402年柔然通過征伐統一了整個漠北高原。

若以地理位置劃分

當時中國有三大割據政權:東晉在南

北魏居北

柔然更北。

柔然強盛時期領土東起“北韓故地以西”

西逾阿爾泰山

南達內蒙

北到貝加爾湖一帶。

柔然建國後與北魏頻繁征戰長達一個多世紀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北魏徵兵抗擊柔然的這段時間。

在與北魏“百年戰爭”的時間裏

柔然不斷派使者與南朝的各個政權(宋、齊、梁)聯絡

希望建立友好同盟關係

共同對北魏採取軍事行動。

為勸說南朝統治者

柔然君臣寫了一封封國書

其中有一些今天看了仍使人感動

如481年柔然致南齊皇帝蕭道成的信這樣寫著:“雖吳(指長江以南)、漢(為獲南方友誼

柔然也自稱“漢”)異域

義同唇齒……光復中華……豈不盛哉!

”西元552年柔然因屬下突厥部落起義而滅國。

在最後民族相殺的悲劇中

柔然的一支部落掙脫而出向西方遷徙。

由於柔然是突然滅國

不像匈奴那樣是逐漸衰亡

部落仍然擁有大量的馬匹

他們遷徙的速度要比當年匈奴的勒勒車快得多

552年啟程

568年就進入了東歐。

在那裏

柔然成了讓歐洲人恐慌的“阿瓦爾人”。

  馬扎爾人的來源則要神秘得多

若憑史料

九世紀末前馬扎爾人的歷史是一片空白

對匈牙利古墓的挖掘及骨骼分析可以確定馬扎爾人是亞洲民族

西方及蘇聯學術界都認為“匈牙利人(馬扎爾人)和芬蘭人是源自於蘇聯境內的烏拉爾山區”

芬蘭人則有“二千年前和匈牙利人是兄弟關係”的說法。

除此之外

沒有什麼可確定的資訊。

  美籍華裔學者朱學淵近年來在馬扎爾族源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朱學淵將匈牙利語(馬扎爾語)與東西方各種語言作比較

發現匈牙利語從音韻到用法跟古滿族(女真)語極其相似。

如“客人”

女真語叫“按答海”

匈牙利語叫“vendeg”;“窮人”

女真語叫“什古乃”

匈牙利語叫“szegeny”

此類例子俯拾皆是。

朱學淵還將金朝女真姓氏系統與現代匈牙利人的姓氏系統進行對比

還對比了文化、民族習俗

發現其中的一些關聯性不用民族同源很難解釋。

據此

朱學淵作出一個驚人的推論:馬扎爾人是從中國東北出走的女真族(滿族)。

可是為什麼匈牙利族名的發音與“女真”、“滿”、“金”相差很大

偏偏叫“馬扎爾”呢?原因很簡單

馬扎爾人是九世紀末到達歐洲的

那段時間是唐朝的末年。

推算起來

馬扎爾人離開中國的時間大概是唐朝初期或中期。

唐朝時期滿族的族稱是“靺鞨”。

“女真”、“金”、“滿”、“清”這些稱呼都是後世才有的。

“靺鞨”今天讀作“莫赫”

但在古語中的讀音是“莫羯”或“莫吉”。

滿族在唐朝時期還沒有文字

他們定居匈牙利後借鑒歐洲字母創造文字

“靺鞨”的族名經字母轉接後就成了“馬扎爾”(Magyar)。

  靺鞨西遷據朱學淵推測源於唐朝與高句麗的慘烈戰爭。

  唐朝建國後不斷陷入與高句麗的戰爭。

645年唐太宗率大軍征討高句麗

在即將獲勝時刻

由於東北靺鞨派出十五萬軍隊救援高句麗

致使戰局逆轉。

唐太宗從戰場歸來後情緒極為沮喪

四年後鬱鬱而終。

唐朝統治者從此與靺鞨結了仇。

668年唐朝大舉進攻高句麗終於將高句麗滅國。

與此同時

另一支唐朝軍隊攻入靺鞨領地

由於害怕遭唐軍屠殺

靺鞨七個部落有五個逃亡

從此無影無蹤。

朱學淵推論兩百年後出現在歐洲的馬扎爾人是這些靺鞨部落的後裔

他們進入歐洲前

曾經在烏拉爾山區生活

並且與芬蘭先民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朱學淵將此觀點寫成《Magyar人的遠東祖源》

論文發表後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1999年

由芬蘭、土耳其、南韓學者主編的《國際中亞研究》用相當大的篇幅全文發表了它的英文稿。

2001年

朱學淵在布達佩斯的演講更引起了匈牙利學界的高度重視

匈牙利學術專刊將它譯成匈牙利語全文刊出。

  “匈奴西遷”有無盡的討論話題

一個較淺顯也較有趣的話題是:如果匈奴人不西遷(比如南北匈奴全部歸附漢朝)

對後世的世界歷史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有兩種截然對立的答案:  匈奴人不西遷

羅馬帝國不會亡國

歐洲不可能迅速進入多元化的封建社會。

這是肯定匈奴西遷具有積極意義的答案。

匈奴人不西遷

讓羅馬帝國存在

歐洲將更早發生工業革命

今天的社會將更進步。

這是否定匈奴西遷具有積極意義的答案。

  美國漢學家麥高文對“如果匈奴人不西遷”作了詳細研究

也提供了一個答案

答案很簡單

但卻讓人嚇一跳:  如果匈奴人不西遷

日耳曼人就要東遷!

  麥高文的推論並不是“空穴來風”。

日耳曼人自離開北歐以後就不停地擴散

人口增長推著他們往外走。

匈奴入侵歐洲時日爾曼人口已經達到五百萬。

今天德國政府一直抱怨德國人不願生小孩

兩千年前日爾曼人卻為人口不斷增長而發慌

落後的生產力無力供養不斷繁衍的人口

只有向外開拓更大的生存空間。

羅馬帝國幾百年間一直盯緊北方防務

主要就是防範日耳曼人南下。

如果不是匈奴把日耳曼人逼得沒有出路

日耳曼人決不會主動進犯羅馬帝國。

雖然羅馬帝國已經開始衰弱

但阻止日爾曼人入侵的實力還是有的。

日耳曼人既然不能向南侵奪羅馬的領土

當然只好向東方發展。

匈奴人沒來之前

日耳曼人已經像推土機似的向東推了一段行程。

烏克蘭南方、俄羅斯南方本來都是阿蘭等幾個民族的領土

已經讓日耳曼人佔去一半。

麥高文說

假如不是匈奴人的西遷把日耳曼人擋回去的話

“那麼

其後日耳曼人民也許將無定期地向東南方繼續前進

而不改向西南方去另圖發展。

這對於後來的世界歷史

當然關係極大”。

  怎麼“關係極大”?對匈奴西遷史感興趣的所有人可以盡情想像。

資料來源: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09-08-10 蝴蝶效應:漢朝宮廷內鬥竟導致羅馬帝國滅亡劉暢命案紀元八八年

東漢政府發生重大凶殺案件。

齊(殤)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劉石的兒子、都鄉侯劉暢(劉秀老哥劉細的曾孫)

前來京師(首都洛陽)

參加三任帝(章帝)劉炟葬禮。

竇太后對他十分欣賞

一連召見他。

引起竇憲 ( 竇太后的哥哥 ) 恐懼

恐怕劉暢分割自己的權力

於是採取凶暴手段

派刺客混入宮門禁衛部隊中

把劉暢暗殺。

凶案發生後

竇憲透過特務系統

宣稱主凶是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

命執法監察官(侍御史)

跟青州(山東省北部)州政府(跟齊國首府同在臨淄)

逮捕劉剛等(劉剛封利侯

利國在今山東省博興縣東)

就在臨淄組聯合法庭審訊。

宮廷秘書(尚書)潁川郡(河南省禹州市)人韓稜

抗議說:「凶手就在京師(首都洛陽)

不應捨近求遠去千里之外另找凶手

恐怕徒惹奸臣冷笑。

」竇太后大怒

對韓稜嚴厲責備

而韓稜堅持他的意見。

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部(太尉府)保安官(賊曹)何敞

對宮廷秘書(尚書)宋由說:「劉暢是皇家血統

封國藩臣

前來首都奔喪

上書等候差遣

在皇宮禁衛軍保護之下

竟遭受慘殺。

負責治安的單位

盲目追捕

既找不到蹤影

又弄不清凶手是誰。

我屢次擔任重要職位

現在又主管安全事宜。

我打算親自到聯合法庭

參與審理

觀察變化。

可是

二府(宰相府【司徒府】、最高監察署【司空府】)的負責人

認為依照慣例

三公不管地方上盜賊

公然放縱奸惡

沒有人能夠責備。

所以

我準備單獨具名

奏請參與

須你轉呈。

」宋由承諾。

宰相府(司徒府)、最高監察署(司空府)

聽到何敞已被批准前往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參與審判消息

也分別派出主管官員

一同前往。

在嚴厲公正的審理下

真相大白

事實俱在

全案奏報竇太后。

竇太后怒不可遏

把竇憲禁閉到皇宮內院。

竇憲恐怕被殺

要求出擊北匈奴(王庭設西海附近)

贖回死罪。

  劉剛等得以不死於冤獄

應感謝何敞的道德勇氣。

否則

劉剛不但身死

還要背上殺兄的惡名。

凶線竟然搭到劉剛身上

平常當然有蛛絲馬跡

可資利用。

諸如:劉剛跟老哥劉暢素來不睦

甚至有過衝突

甚至有過「幹掉你」的言論

都會被一一用來佐證

再加上天衣無縫的判決書

誰都不能推翻。

  冤獄平反

更在於何敞不但倡議

而且行動

他所承受的壓力比泰山都重

如果竇太后再支持竇憲

何敞可能喪命。

而其他兩府派人參與

也是一項壯舉

都應受到千古敬仰。

燕然勒石  東漢政府大軍

兵分三路

向北匈奴汗國發動總攻。

竇憲、耿秉

率大軍出雞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里)三千華里

登燕然山(蒙古共和國杭愛山)

命軍事保護官(中護軍)班固

在山上刻立石碑

記載這次大捷

宣揚中國國威榮耀

然後班師。

竇憲攻擊北匈奴汗國這次戰役

是中國對外戰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

勝利果實

可稱空前。

班固的「燕然勒石」

從此成為典故

流傳兩千年而景象仍新。

竇憲固然是皇親國戚

又固然是個壞胚

但在這件事上

他對國家確有重要的貢獻。

是非功過

理應分明

竇憲做出應受歌頌的事時

我們由衷歌頌。

金微山戰役  紀元九一年

全國最高統帥竇憲決心乘北匈奴(王庭設西海【蒙古共和國科布多城東哈臘湖】附近)微弱

一舉把它消滅。

派左翼指揮官(左校尉)耿秉、軍政官(司馬)任尚

率大軍出居延塞(內蒙古額濟納旗)

進擊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

把北單于(姓名不詳)團團包圍

大破北單于主力

俘擄北單于娘親皇太后(母閼氏)

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

北單于倉卒逃走

不知去向。

中國遠征軍出塞五千餘華里

才行班師。

中國自從兩漢王朝出兵以來

從沒有這一次攻擊得這麼遠

抵達從沒有抵達過的地方。

  中國與外國人所發生的戰爭

往往局限邊疆

很少能影響世界局勢。

然而

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之戰

不但對中國重要

使中國解除了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汗國的威脅

大大的喘一口氣。

看起來中國比羅馬幸運

羅馬到了最後

仍栽在北方蠻族之手

而中國雖然吃了不少北方蠻族的苦頭

最後仍能把他們擺脫。

對西方世界而言

金微山之戰

更為重要。

北匈奴汗國殘餘部眾

在漠北不能立足

於是向西方漂泊。

漂泊的時間是那麼久

以致脫離了中國歷史範圍

沒有留下文字記載。

可是

三百年後

復甦而又重新強大的北匈奴汗國

終於漂泊航空距離四千公里之遙

抵達黑海北岸

引起骨牌效應的民族大遷移。

原住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

受不了北匈奴的壓力

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

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

受不了西哥德的壓力

向西侵入羅馬帝國。

羅馬終於亡在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手中。

  北匈奴從此在中國歷史上消失

除了偶爾有點斷續信息外

只剩下了南匈奴

永遠成為中國的附庸。

這個一度使中國受辱屈膝的強大國家

在形式上仍繼續存在一百餘年

不過已不再居於重要地位。

三世紀一○年代

它的最後一任(四十二任)單于

到鄴縣(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拜見當時中國丞相曹操

曹操把他留下

匈奴汗國終於名實俱亡。


十萬個冷笑話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27304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az1014064 的頭像
    qaz1014064

    有夢最美

    qaz10140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